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10月16日,信阳师范大学校园流光溢彩、激情飞扬。一场以“讲好师大故事 传承五秩荣光”为主题的校史讲解大赛决赛,在理科楼报告厅精彩呈现。
大赛伊始,校
王文鹏殷切嘱托广大师生,站在建校5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更要铭记校史故事,传承校史精神,书写校史新篇。一方面,坚持知校爱校,做校史的“铭记 者”。校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情感的真实故事和精神财富。学校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改革开放的洗礼、教育变革的淬炼,破解了一道又一道工作难题,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热潮,夺取了一次又一次辉煌胜利,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了解、去铭记。希望每一位选手用讲述激活记忆的共鸣,让大家不仅能了解校史的“事实”,更能感受到校史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校史真正“活”在当下、“走进”人心。更希望广大师生把了解、掌握校史作为“必修课”,在触摸历史脉搏中感悟学校精神内核,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自觉成为这份宝贵财富的继承者与传播者,真正做到知校荣校、爱校护校。另一方面,坚持知行合一,做校史的“书写者”。对历史的最好
五秩岁月如歌起,赛场荣光映日新。决赛场上,凝固的校史被赋予温暖的呼吸,化作可触可感的精神富矿。选手们以饱满的热情与精湛的诉说,呈现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教工组以深情回望来时路。退休教师戴玉恒,用朴素的语言重温激情燃烧的“拓荒岁月”,讲述师生肩挑背扛、三个月移平两座土山,筑成今日明德广场的创业故事;青年教师龙慧杰以“育花人青春常在”为题,追忆学校1985年首个教师节盛况,凸显师道传承历久弥新。学生组以新声致敬荣光。谭山校区郭郝冉同学以“纸墨四秩报母情”为主题,深情讲述了《信阳师范大学报》与母校的相守相伴;淮河校区余梓源同学借三件“师大物”解码“师大人”的精神基因,讲述半世纪育人薪火如何在大别长淮间奔涌出新浪潮;信阳理工学院杨舒雯同学以“革命红”为火种,以“现代灰”为坐标、以“理工蓝”为应答,赓续红色血脉,紧跟时代步伐,矢志科技报
校史盲盒环节,二十张记录学校发展变迁与璀璨荣光的珍贵老照片,化作校史命题,选手以盲盒形式随机抽取,即刻作答。待讲述落定,那些于盲盒中跃动的历史碎片,那些在故事里流淌的峥嵘岁月,如五十载长卷徐徐铺展,映照出筚路蓝缕的拓荒步履、灯火不熄的师者守望与星河奔涌的青春蓝图。
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三轮角逐,戴玉恒、龙慧杰获教师组一等奖,耿晓菊、张杰等6位教师获教师组二等奖,王明园、袁正仿等8位教师获教师组三等奖;郭郝冉、杨舒雯获学生组一等奖,赵家宜、马好等8位同学获学生组二等奖,马林青、张小丫等5位同学获学生组三等奖。离退处、外
校
薪火相传,荣光未央。以史为鉴,烛照远方。本次校史讲解大赛由
责任编辑:刘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