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秋雨洗昭明,征帆带风轻。新学期伊始,淮滨高中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理念更新引领教师成长,以教学创新激活课堂活力,以深度学习培育学生素养,在秋日的序曲中奏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教研深耕:以“微课题”促理念破茧
秋风送爽,正是研思好时节。学校将学科大教研活动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推动“微课题”研究专向深入。教师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经验,而是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课堂真情境、教学真困境,开展小而精、实而活的微课题研讨。将传统的级部学科组碎片化教研,变革为全校大学科系列教研,探究不同年级共性或个性现象问题,不同教师的思考智慧深度碰撞,教育的真谛愈发清明,教研成果也由横向平面式交流共享,发展为立体交叉式研讨提升,为课堂教学赋予源源不断的动能。一个个微课题成为教师理念更新的孵化器、课堂改革的动力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支撑点。秋日澄明的光影里,学科教师围坐研讨的身影,恰是教育者追求专业精进的最美写照。
课堂重构:以“精设计”给思维赋能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于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的这则名言启迪一线教师们:教师真正职责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来谋划设计,而学的方法根本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而灵活变通。在推进课改中,基于对课堂重构,教学设计的深刻理解和深度思考,教师们以“课堂设计”、替代“知识灌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实践任务与互动环节。教师们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任务的规划师,学习过程设计者,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走向问题,发现问题,“长出”能力。语文课借秋景品诗意,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人文情怀;数学课堂以思维为链,在解决真实问题中锤炼逻辑思维;实验课上学生自己动手探究,验证定理,让知识在指尖生根。教师整体设计,过程引导,学生蜕变为探索者发现者。这种情境下,课堂不再是知识传输的单行道,而成为思维奔涌灵感碰撞的能量场。
深度学习:以“真参与”育生命成长
陶行知先生有言:“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滔滔不绝讲解、板书、练习、讲评。学生就像牵线木偶,教师拉动线,学生被动的做出反应,学生过早地被规范模板套路束缚一个个变成了知识容器。新学期伊始,学校乘势而上快马加鞭,金鼓重敲“课堂改革”。教师们以“深度学习”为标尺,推动学生从“被动听”走向“主动探”。课堂上有静默的沉思,有热烈的辩论,有小组协作的默契,有主动表达的自信。学生不再止于“知何然”,更追索“何以然”与“何所用”,知识在探索思考中发现,思维向广度深度延展,批判创新迁移能力悄然生长,一个个学习的生命也在这秋收时节不断成长。
“层楼秋光放眼望,正是橙黄橘绿时。”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淮滨高中正以教改为犁,以课堂为田,以深度学习为种,耕耘着教育更加丰盈的未来。我们期待,在秋日的阳光里,教师与学习共赴明日愿景,共织成长之梦,让教育真正成为滋养生命的动人力量。
责任编辑:刘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