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收看开学“思政第一课”反响强烈

    首页 > 信阳 > 正文

    日期:2025-09-28 09:24:58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9月11日,信阳市2025年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铭记历史 面向未来——纪念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播出后,在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引起强烈反响。今天,来看看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师生的观后感,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四(9)班 范梓琳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看了开学第一课《铭记历史,面向未来》,看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中,那一段段残酷的历史画面,一幕幕展现在我的眼前。日军践踏我们的土地,无辜百姓流离失所,被日军残忍杀害。看着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身上沾满了血迹,听着他们喊叫妈妈的泣血呼唤,我真是心痛不已!我仿佛闻到了浓烟焦味和炮弹的轰炸声,仿佛看到了英勇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外敌,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靖宇,他牺牲后敌人扒开他的尸体,胃里只有干草、棉花和树皮,一粒粮食也没有!这深深震撼了我。

      观看完影片,我明白了要勿忘耻,铭记历史,“少年强则强”,我们是祖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不轻易放弃。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奋斗,祖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五(2)班 何依娜

      “铭记历史,面何未来”。

      今天,在思政课上,老师带领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令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课堂上,一幅幅历史画面在眼前浮现,那是抛头颅、洒热血,是英雄们用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他是让日寇闻风丧胆的”杨将军”,是水天雪地中永不熄灭的“民族火炬”!杨靖宇没有等到“回家种麦子”的那一天,但他的名字永远刻在白山黑水间,刻在每一个中人的心里。他是英雄,更是一种精神!杨靖宇的英雄事迹充满了英勇和壮烈,展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的精神。

      观罢课程,心潮难平。中华民族的记忆充满了千磨万击,而奋斗的精神正是我们傲然屹立的根基。我们站在历史的肩膀上面向未来,唯有将深刻的铭记化为不竭的动力,方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青春之民族。

      此行路远,但使命在肩,吾辈已在路上。

      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六(3)班 郭馨雅

      开学之初这堂以“铭记历史”为主题的思政课一开场,便将我拉入日本侵华时的破碎山河。淞沪会战的硝烟里,断壁残骸堆成的废墟上,一个婴儿张着嘴嚎啕大哭,那哭声像细针狠狠扎在每个人的心上,是无数无辜生命的缩影,是家破碎时最无助的呐喊。画面切到林海雪原,“抗争”二字瞬间有了具象——杨靖宇将军的身影映入眼帘。子弹贯穿胸膛,他背靠着大树,用尽力气举起机枪,“啪嗒”射出最后一颗子弹。课堂结束时,历史的回声仍在耳边低语。所谓“铭记”,从不是反复咀嚼仇恨,而是把杨靖宇将军的“信仰”、遇难同胞的“苦难”,都化作前行的力量。走在校园小径上,阳光落在书页上,我忽然明白,新时代青年的“振兴”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课堂上把每一个知识点学扎实,是为了将来能为家发展破题;平日里守住每一份责任,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周钰婷教师

      思政第一课《铭记历史,面向未来》引发了我深层次的职业思考。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历史的传递者和未来的奠基者。

      历史并非尘封的过往,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精神基因。它教导我们,真正的铭记不是重复史实,而是领悟其中蕴藏的民族风骨与精神。在教学中,我将努力引导学生在回望苦难辉煌时,感受到的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从而在心底种下家的种子。

      面向未来,教育的核心在于唤醒与赋能。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以历史为镜、明辨方向的新一代。他们既要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也要具备开拓未来的勇气与能力。这要求我们自身必须先成为思考者与践行者,将历史的厚重转化为课堂的鲜活,启迪学生从“知史”到“识势”,最终迈向“实干”。

      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龙玉林 教师

      在新学年的伊始,有幸观看了观看了《铭记历史 面向未来》这堂思政第一课,杨靖宇将军的坚毅、信阳贤山英雄们的不屈,让我深刻体会到抗战精神的重量。

      作为二年级的班主任,我思考如何让这些宏大的历史和精神,浸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我不能讲深奥的道理,但我可以讲感人的故事;我不能要求他们背负沉重,但我可以播种光荣的种子。在今后的班队会上,我会把英雄的故事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绘本故事;在语文课上,我会引导他们用稚嫩的语言,写下对“英雄”和“勇敢”的理解;在日常管理中,我会鼓励他们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互相帮助,这就是他们这个年纪对“抗战精神”最好的传承。

      我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名为“英雄”的种子,陪伴他们面向未来,茁壮成长。

      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任柯教师

      近日,我观看了“铭记历史,面向未来”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深受触动。作为一名教师,这堂课不仅是对抗战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深刻的教学启示。

      思政第一课中,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低年级学生,可多采用故事、图片、视频等直观形式,现在的小学生距离抗战年代已经很远了,他们对于抗战的了解不够深刻,像观看一些历史视频,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到抗战时期革命战士们视死如归、勇战敌寇的不屈精神,从而激发他们对英雄的崇敬和爱的朴素情感。此外,还应加强实践教学。如采访抗战老兵或其后代,撰写调查报告,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

      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周小兰 副校长

      通过观摩《铭记历史 面向未来》这节思政课,我深切体会到历史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塑造中的奠基作用。这堂课不仅传授历史知识,更在少年心中植下家情怀的种子。

      小学生认知特点决定了历史教育需要叙事化、情感化、形象化。本节课通过鲜活故事、直观影像和互动对话,让历史“活”起来,使孩子们在情感共鸣中理解民族奋斗历程,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先辈的敬仰和对祖的热爱。

      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当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创新教学方法,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结,引导学生在回望来路中明晰未来方向,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期待孩子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对未来的向往,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用行动续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刘泽涛

    下一篇:信阳高级中学:热血传递希望 爱心点亮生命
    上一篇:信商大会现代家居产业专题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