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的谷雨茶
“这白纸黑字的合同,咋能说改就改?”老李攥着皱巴巴的合同,站在镇司法所门口直跺脚。司法所所长周汉文端来一杯新炒的谷雨茶,茶香里带着焦香:“李叔,您先喝口茶消消气,咱们慢慢说。”
去年秋天,茶商老张主动上门,说要包销他的春茶,每斤120元,还签了合同。可现在春茶上市,老张却带着几个外地茶商来压价,说市场行情不好,只能给80元。
“您看这合同里的‘不可抗力’条款,”周汉文指着合同末尾,“但市场价格波动不算不可抗力。而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周汉文点点头:“对,如果市场变化确实让合同履行显失公平,双方可以协商变更。但老张得拿出证据证明市场价格真降了,不能随口一说。”说着,他打开手机,调出近期茶叶市场价格走势:“您看,咱们春茶的批发价这月还涨了5%,老张压价没道理。”
老李的眉头松开了些:“那我该咋办?”周汉文递过一张法律援助申请表:“咱们镇每个村都有派驻律师,我帮您联系律师,律师会帮您发律师函。要是老张还不履行合同,咱们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他继续履行合同并赔偿损失。”
当天下午,周汉文跟着老李来到茶厂。老张正在指挥工人装箱,见他们进来,脸色一沉:“老李,我也是没办法,外地茶商给的价低……”
“张老板,咱们去司法所,喝杯茶,慢慢聊。”周汉文不紧不慢地说:“张老板,您和李叔签的合同合法有效,现在单方违约要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老张盯着茶汤,手指敲着桌面:“我也是为了生意……”“可您这生意经,得合着法律来念。”周汉文接过话,“去年隔壁村老章家的茶叶被低价收购,最后打官司赢了,被当成案例给茶农们普法。您要是坚持压价,不但要赔钱,还会影响信誉,以后谁还敢跟您合作?”
茶香氤氲中,老张的态度软了下来:“那……能不能分期付款?我手头确实有点紧。”周汉文翻开合同:“可以协商变更付款方式,但得李叔同意。”老李想了想:“分期可以,但得按合同价,每月付一部分,再加点利息。”
最终,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老张承诺分三个月付清茶款,并支付逾期利息。老李握着周汉文的手:“多亏了你们,不然我这一季的辛苦就白费了。”周汉文笑着说:“李叔,以后签合同要多长个心眼,咱们镇的每个村都有“法律顾问”,您随时可以咨询法律问题。”
浉河港镇的普法路,藏在茶垄间的“田间课堂”里。每个采茶季,周汉文都会和司法局工作人员带着普法宣传册,穿梭在绿油油的茶垄间,给采茶工讲《中华人民共和
夏末的傍晚,夕阳给茶山镀上金边。周汉文在笔记本上写下:“把法条变成茶香里的‘家常话’,把纠纷化解在茶垄间的‘法治课’——这就是浉河港的‘八五’普法,是茶农们能听懂、能用上的普法。”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