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在我国中部,大别山宛如一条不屈的脊梁,横亘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这里,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不仅孕育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更铸就了伟大的大别山精神。信阳,作为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正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书写着老区振兴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信念明灯指引前行方向
新时代,党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信阳儿女艰苦实干,蹚出了红色旅游、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大别山深处的田铺大塆,韩光莹一家四代传承红色基因,坚守爱党爱国信念。爷爷兄弟俩在黄麻起义中投身革命,一重伤一牺牲,常以“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不怕死”教育后代;父亲18岁入党,1962年响应党的号召,放弃“铁饭碗”返乡务农;韩光莹2012年放弃在外务工,返乡将老屋改造成首家民宿“老家寒舍”,引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并传授电商知识;儿子大学毕业后成为空军飞行员,立志保家卫国且光荣入党。如今田铺大塆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效益显著。这是一个家族的红色信仰与历史变迁,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从浴血奋斗到自力更生再到奋发图强的时代缩影。

新县田铺大塆“红绿”生金 图源:新县田铺乡人民政府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正是有这样千千万万信阳儿女坚守着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想信念,面对传统发展模式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信阳没有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而是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信阳市森林覆盖率达36.21%,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产业发展上,信阳积极培育绿色产业,茶叶、油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生态旅游、康养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以茶产业为例,浉河区茶园面积63.5万亩,茶叶年产量达5.7万吨,2024年全区茶衍生品销售额突破8亿元。茶旅融合带动近万人就业,实现户均增收3.2万元。信阳通过坚守绿色发展信念,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二、区域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近年来,信阳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对接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经济发达地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交通建设上,信阳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积极推进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地位。随着京港澳高速、沪陕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以及信阳东站的投入使用,信阳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产业发展方面,信阳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着眼于全国市场需求,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和绿色生态禀赋,全力构建“1+6+N”文旅发展体系,主动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积极塑造“美好生活青春信阳”文旅品牌,编制完成《信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谋划实施文旅文创“十大行动”,其中对数字文旅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强化了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坚持创意驱动、科技赋能、项目支撑、跨界融合,进一步优化文旅空间布局,全力打造“一山一河一中心四片区”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鸟瞰图 图源:河南日报
三、前瞻布局激活创新动能
从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前瞻布局,到牵头组织黄冈、六安、信阳三市首次党政联席会议,签订合作备忘录推动三市一体化协同发展,大别山精神始终激荡着“敢破敢立”的先锋锐气。信阳勇立潮头,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在多个领域走在了前列。
在科技创新方面,信阳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平台。信阳市政府设立了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截至目前,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346家,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科创平台75个、培育河南省省瞪羚企业10家。明阳智能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建成投运省内首个10千伏并网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通过智慧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实现绿电高效利用,年节省电费收益约352万元。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信阳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信阳的茶产业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提升了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信阳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文旅项目。鸡公山立足“山顶亮、山下火、全局活”,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丰富旅游度假产品,扩大旅游住宿规模,致力于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南湾湖重构水上游览线路,串联万亩茶山、万顷碧水、万峰叠翠,致力于建设国内著名、世界知名的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星宿川努力建成内陆地区享受阳光浴场度假体验的首选目的地;诗画郝堂把最美乡村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建设豫南非遗民俗文化园,培育“八大匠”品牌,建设出一批“看见山水、记住乡愁、留住乡情”的乡村主题民宿,展现最美田园画卷。这些创新举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信阳旅游观光,推动了信阳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星宿川沙滩营地 图源:信阳文旅
四、凝心聚力壮大振兴力量
“最后一碗米送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军民同心、团结奋斗精神在新时代转化为信阳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产业发展上,信阳统战搭台,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线,聚力“红色铸魂、梯度培育、闭环服务”,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选取党组织健全、活动开展较好的民营企业为试点,通过讲授专题党课、大别山革命史、通报典型案例等方式,大力开展送“红”送“廉”进企业,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需求,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构建梯度培育机制,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跟踪指导。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光山县东岳村干群同心。村支书杨长家带领党员干部,通过乡贤捐资、村“两委”补贴等方式,建成多处水利设施,新增旱涝保收田。党员带头成立民间艺术团体,开发文创、推广旅游,村集体成立红色教育培训中心等公司,特色农产品借电商出村进城,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

信阳光山县东岳村 图源:新华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信阳正以大别山精神为指引,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信阳将继续推进“两高四着力”的务实举措,不断开创老区振兴发展的新局面,让大别山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永放光芒,奋力交出“两个更好”出彩答卷。(刘晓宏 李行健)
责任编辑:熊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