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
张莹老师以语文为舟,载学生遨游文学星河;以丹心为烛,照亮学子成长之路。作为语文教师与班主任,她用智慧与热爱,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育人华章。
张莹,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初三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深耕教育一线15载,始终以“文心育人,匠心治班”为教育理念,先后被评为“信阳市优秀班主任”、“信阳市师德先进个人”、“平桥区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曾获得“区文明班级”的称号;多次荣获市、区优质课一、二等奖,多次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她以诗意的笔触书写教育篇章,用智慧与温情点亮学生成长之路。
文道润生心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根,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养分。”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张老师在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张老师始终保持着对教学的热情和钻研精神。她深知,语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心灵的滋养,要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就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
在备课过程中,她广泛查阅资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打磨每一堂课,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灵栖息与成长的殿堂。她的课堂,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诗意画卷,充满了灵动与生机。
在讲解古诗词时,她从不局限于课本的字面意思,而是巧妙地引入诗词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在教授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时,她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李白怀才不遇却依然豪情万丈的人生经历,再引导学生体会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蕴含的坚韧与豁达。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不仅理解了诗句的含义,更被李白的精神所感染,课堂上纷纷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像李白一样积极面对。
探新育桃李
在教育的道路上,张老师从未停止过学习和提升的脚步。
她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经验,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她曾多次参加市区的语文优质课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比赛中,她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教学才华,也与其他优秀的教师们交流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她还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致力于探索更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模式。
张老师说:“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话,用热爱和执着书写着教育的篇章。
以爱护成长
作为班主任,张老师是72个孩子的“大家长”。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总能看到张老师带着学生晨读的身影。
张老师始终将“爱”作为教育的底色,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她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就像一位敏锐的守护者,总能第一时间察觉到学生的异样。在日常生活中,张老师就像学生们的妈妈一样,关心着他们的点点滴滴。天气变化时,她会提醒学生增减衣物;学生受伤生病时,她会亲自带他们去看病就医。她的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们在温暖和关爱中茁壮成长,用陪伴守护青春花开。
临近中考,学生们的学习任务日益繁重,张老师也开启了“超长待机”模式。她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午休和放学后的时间,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她甚至将自己的办公桌搬进了教室,以教室为阵地,随时为学生们排忧解难。无论是语文知识点的梳理,还是模拟试卷的讲评,她都一丝不苟,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家校聚合力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
张老师深知这一点,她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努力搭建起家校共育的桥梁。家长会上,她不仅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会分享一些教育经验和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同时,她也会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除了家长会,她还经常通过电话、微信、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当学生在学校取得进步时,她会第一时间与家长分享喜悦;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她也会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商讨教育对策。
“教育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我愿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陪他们一起乘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
在学生们眼中,张老师不仅是一位严格的师长,更是一位知心的朋友。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内涵,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着祖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张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