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以前种粮食,一年忙到头,也就挣个不到五千块。现在在这当‘农业工人’,每月工资3500元,年底还有分红,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近日,走进息县临河乡黄冢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温控大棚里,村民李军拿着手机,轻松调控滴灌系统,精准灌溉,同时也在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而在几年前,当时的黄冢农场设施陈旧、生产方式粗放。面对这一困局,临河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多次组织乡贤座谈会。“一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这些年我一直心系家乡,也想为家乡做更多实事。”经过多次真诚沟通,2022年4月,冯伟毅然投资3亿元成立息县恒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力建设黄冢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产业园建设如同雨后春笋,节节高。如今,前两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第三期工程也蓄势待发。与此同时,园区的电商团队也在紧锣密鼓地组建,计划通过直播带货,让家乡的农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走向全国各地。2024年,园区的蔬菜大棚、育秧工厂、冷库等设施投入生产,截至年底,营收约300万元,发展成果初露锋芒。
近年来,临河乡党委政府立足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始终笃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他们深入挖掘产业资源,大胆创新,根据资源情况分类施策,引入“辽宁豫辰集团”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全乡特色产业发展。经过三年的不懈奋斗,形成了“龙头企业破冰做市场,乡引村领群众共致富”的发展模式。
龙头领航,全链驱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勇挑龙头重担,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支持。在技术上,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开展培训,传授先进种植技术;在物资方面,提供优质种子、肥料;还为资金困难的农户提供担保贷款服务,并承诺保底收购农作物,彻底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产业园积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与多家大型商超、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地头顺利走向市场。例如,园区种植的精品黄瓜,凭借脆嫩口感和高营养价值,深受合作商超欢迎,长期占据生鲜货架显眼位置。
村企携手,互利共赢: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与产业园紧密合作,建立“双绑”机制。合作社整合集体土地、流转土地和农户入股土地,统一投入生产经营。到年底,按约定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双增长。就拿张村来说,通过与产业园合作,利用整合的500亩土地种植特色蔬菜,2024年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入股农户人均分红5000元。
县乡扶持,保驾护航:县、乡两级政府全力支持产业园建设。通过财政衔接资金减轻企业负担,收益向村级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申报专项债,为企业筹集资金,保障产业园建设和运营。在政策上,给予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便利等,为产业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代表助力,排忧解难:临河乡在农场设立特色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多次组织座谈会,收集企业问题并协调解决。有一次,园区遇到用电难题,人大代表迅速与供电部门沟通,很快就增加了供电容量,保障了园区正常生产。
如今,临河乡全力构建“龙头企业带头、村民企业紧跟、群团组织参与”的良好局面。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拓展市场,通过订单带动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共同经营,发展设施农业。周边群众以土地入股、流转经营、进场务工等方式参与,推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推动产业振兴,要坚持在培育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上下功夫,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更多‘新动能’,更有力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息县县长郑春表示。(何红 胡译丹)
责任编辑:刘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