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寒冬腊月,河南优特计划项目“稻-菇”轮作项目示范的大球盖菇播种已经结束,大球盖菇正在发菌中。1月6日晚,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河南优特产业食用菌专项团队、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豫东南片区“稻-菇”轮作技术任务负责人龚凤萍接通了电话。“喂,龚老师,您好!我是潢川川香家庭农场张建松。我的大球盖菇地里菌丝长不动,还有个别地方出现米黄色的小颗粒,您帮忙看看怎么回事吧?”接到电话后,龚凤萍迅速联系了河南优特产业食用菌专项团队专题负责人闻亚美老师。1月7日上午,河南优特产业食用菌专项专题负责人闻亚美老师、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任务负责人龚凤萍老师、潢川县农科所副所长汪伟组成省、市、县三级科研服务队前往潢川县魏岗镇,潢川川香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建松已在地头焦急地等着。
专家们径直走向大球盖菇栽培畦,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基地培养料干湿不匀,发菌较慢,部分料中出现米黄色小颗粒。结合询问基地负责人后得出结论,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今冬天干少雨,空气湿度低造成培养料表面偏干,气温偏高利于虫卵滋生。并提出指导性建议:一是要注意保湿,今冬持续干旱,空气湿度过低造成培养料表面干燥加上低温,菌丝萌发、吃料较差,可以适当补水,增加覆盖土壤厚度保湿、保温;二是由于第一批料在播种时遇到持续阴雨天气,料湿度偏大菌丝生长缓慢,要适当刺孔排湿,利于菌丝生长;三是针对部分培养料中出现的菇蚊虫卵现象,指导喷施高效氯氰菊酯等低毒杀虫药进行防治;四是部分干死的菌种要及时补种菌种,确保培养料发菌透料。
此次技术服务活动正值稻田种植大球盖菇发菌管理的关键时节,任务团队主动担当,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受到了基地种植大户的欢迎,称技术团队及时把脉问诊,为基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龚凤萍表示,任务团队将持续跟踪搞好技术指导,加大优特产业食用菌专项“稻-菇”轮作生产模式的示范推广,充分利用信阳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冬闲稻田,把水稻、小麦、玉米等秸秆过菇还田,为藏粮于地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新的贡献。(金宏辉)
责任编辑:刘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