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固始有个李敬荣 把小萝卜做成大产业

    首页 > 信阳 > 正文

    日期:2021-05-18 11:46:09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信阳讯 近些年,产于固始县徐集乡的“王脑”萝卜,不仅丰富了当地市民的菜篮子,而且远销大江南北,走上了北京、上海、郑州等大都市居民的餐桌。千百年来自产自食的小萝卜,成为王脑村和固始县东北部10多个乡镇数万农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一大批农户靠此脱贫致富,其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就有数百个。
        而提起“王脑”萝卜,许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固始县徐集乡农业科技推广协会理事长李敬荣。多年来,他怀着深深地爱民情怀,对“王脑”萝卜情有独钟、魂牵梦萦。他敢想敢干、敢为人先,从育种选种到播种,从田间管理到适时采收,从储藏到销售摸索出一系列成功经验,在推进“王脑”萝卜从传统种植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上洒下了大量心血和汗水。那些靠种植“王脑”萝卜走上富裕道路的群众说,“我们挣到的每一分钱中都有李敬荣的功劳啊!”
        固始县徐集乡位于江淮之间、史灌河冲积平原中部,远离城区,土质肥沃。王脑村四面环河,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特产“王脑”萝卜外型美观,个头均匀,脆甜多汁,亦蔬亦果,相传被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为贡品。但前些年,“王脑”萝卜种植面积较小,农户基本上是利用菜园地自产自食,只有少量在本地市场销售,没有形成气候,更谈不上产业。
        2000年3月,李敬荣被任命为徐集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与“王脑”萝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认为,如果把王脑萝卜做成规模、形成产业,一定能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当时不少群众虽有扩大萝卜种植面积的想法,但又担心种多了卖不出去。就这样,冲着群众的”想“和”忧“,李敬荣开始琢磨起“萝卜”的事来。
        2000年10月,得知第三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览会将在北京召开,李敬荣喜出望外。他立即找到乡党委政府领导,说明了想去北京为王脑萝卜找销路的打算,没料到,他的心愿与乡领导一拍即合。一个月后,李敬荣背着“王脑”萝卜和乡领导一起,参加了在北京王府井绿屋百货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览会。所展萝卜以外形美观、口感上乘、营养丰富受到好评,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王脑”萝卜名声鹊起,世代自种自食的萝卜源源不断销售出去,为当地农民换来了大把大把的票子。
        初战告捷,李敬荣信心倍增。2001年冬季,他奔走在北京的华普、华联、前门等几大超市,宣传推销“王脑”萝卜。有天早晨,李敬荣5点钟起床从五棵松前往位于东直门的华普超市谈判,迎着寒风和刺脸的雪渣去乘地铁,由于不晓得北京地铁起止运营时间,他在地铁站等候一个多小时通道口才开门,冻得直打哆嗦。在华普超市谈判部排队又等候3个小时,最终“王脑”萝卜以3元一个价格,打进了北京几大超市,《农民日报》以《“王脑萝卜”装箱卖》为题作了报道。
        不久,李敬荣牵头成立了“固始县锦绣园果蔬开发有限公司”,在国家工商局为王脑萝卜注册了“王脑”牌商标。徐集乡党委政府把“王脑”萝卜种植作为支柱产业,强力推进,精心打造。固始县徐集乡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名优萝卜之乡”、“河南省标准化示范基地”,2011年“王脑”萝卜代表固始县被确定为“中国萝卜之乡”,获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多年过去了,李敬荣的头发由黑变白,皱纹也悄悄爬上额头,但唯一不变的是他的”王脑“萝卜情怀。他有空就往萝卜地里跑,没事就与菜农一起讨论“萝卜经”。为了选育上乘的萝卜种子,确保”王脑“萝卜品质,李敬荣在每一种花形上拴上记号,单打单收,然后精选出消费者喜爱的青心萝卜。针对种植面积扩大以后面临的萝卜储存难题,李敬荣在河南省蔬菜学会孙志强教授的指导下,经过几年实践,摸索出”萝卜水分零损失“的道道,做到了”王脑“萝卜储存6个月时间不会生芽,新鲜如初。
        如今,王脑村已发展成蔬菜生产基地,全村60%的农户靠种植萝卜、番茄、黄瓜等蔬菜致富。李敬荣多次受到固始县、乡党委政府表彰,日前他又被评为固始县2021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辛鹏 通讯员 马晓冲)
    (责任编辑:陈娟娟) 

    下一篇:我为群众办实事丨冒充公安诈骗,固始警方及时止付30余万元!
    上一篇:重温历史 坚定信念 ——固始县水利局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