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光山县斛山乡锚定乡村振兴总目标,创新探索“村企联营、产业融合、资源盘活”发展路径,通过破解用地瓶颈、搭建多元合作平台、激活耕地与农机资源等举措,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开花”,多个村集体收益显著增长,村民就业增收渠道持续拓宽,成功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创新用地机制,破解发展瓶颈。鄢墩村“两委”在用地保障机制上主动破局,在服务康景辉、瑞航三期等重点项目中,创新村集体建设用地与招商引资企业合作联营模式,既高效解决企业用地难题,又为村集体经济开辟稳定增收渠道,精准契合“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导向,让原本闲置的土地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活资产”,释放出强劲经济活力。
多元合作经营,实现三方共赢。范乡村牵头成立新希望农业专业合作社,构建起土地流转、劳务合作、资产运管三大功能中心。村集体统一整合农户分散撂荒土地6000余亩,出租给福牛牧业、金梦燃牧业等肉牛养殖企业,让群众年年享受分红收益。劳务服务中心定向承接养殖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管理等业务,带动周边3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2024年范乡村集体经济收益达40万元,周边群众人均增收2000余元,预计2025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成功构建起企业增效、农户增收、集体增富的三方共赢格局。
巧抓茬口复种,激活耕地效能。梅岗村“两委”紧盯耕地季节性抛荒问题,在农户头茬水稻收割后,以2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二茬水稻开展种植。经实地测算,二茬稻谷亩产可达300斤以上,扣除土地流转成本、人工及肥料开支后,剩余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所有。既有效遏制耕地“非粮化”倾向,践行耕地保护政策要求,更让每一寸耕地都实现“四季不闲、亩亩增效”,最大化释放耕地生产潜力。目前已签订2000余亩再生稻管理合同,预计该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合理配置资源,探索循环增收。付岗村聚焦农业生产痛点与资源利用难点,由村集体出资购置旋耕机、收割机、打捆机等农用机械,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针对本村及周边农户,以低于市场5%的价格提供土地翻耕、稻谷收割等服务,既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又通过农机作业获得稳定收益。同时,依托斛山肉牛养殖产业优势,将收割后的秸秆集中打捆,供应至养殖企业作为饲料,实现“秸秆变饲料、废柴变财富”的转变,在缓解秸秆禁烧压力的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再添新渠道,形成“农机服务惠民+秸秆利用增值”双增收模式。预计2025年秋季将服务农户达300余户,回收秸秆20000余捆,农机服务增收超4万元。
土地生金,产业富民。下一步,斛山乡将继续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探索多元化发展途径,书写资源盘活、村强民富的生动篇章,为建设五个光山贡献多彩斛山新力量!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