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事,得让咱群众先开口。”在信阳市羊山新区二十里河街道,这句朴实的话是融入日常的治理方法。街道用“听邻声、聚邻智、办邻事、邻来评”四把钥匙,打开了基层治理新局面,让民生温度渗透每个角落。
从“等着说”到“主动讲”让声音有处安放
在二十里河街道,居民的“碎碎念”从不会被忽略。网格员每日走访、网格群24小时“在线接单”“民情信箱”默默收集,甚至代办服务时也留心记录——一张“全天候倾听网”已然织就。一次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土庙组居民正为用水发愁:地下水污染导致家家龙头出水浑浊。社区两委立即到场查看,当天便联系相关部门寻求方案。
经街道与多方协调,21户居民家通上了干净自来水。看着清澈的水流,居民李大爷感慨:“咱的难处,社区是真往心里去啊!”这张细密的倾听网,确保居民的每件诉求都有着落、有回应,将“心声”及时转化为看得见的“幸福实景”。
从“坐着谈”到“一起想”让办法从群众中来
二十里河街道的议事逻辑,是将居民身边的“小诉求”当作社区的“大课题”。一次议事会上,电动车充电难题成为焦点。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利用闲置空地建车棚”“统一规划充电口避免乱拉线”“按需计算数量”……方案逐渐清晰。
社区上报后,办事处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起78平方米新车棚,安装36个充电口;同时升级老旧车棚,在480平方米空间新增114个充电口。曾经乱拉的“蜘蛛网”消失了,整齐的充电桩和敞亮的车棚解决了居民大难题。今年以来,各社区已召开42场议事会,收集60余个问题,多数问题在群策群力中找到了答案。一次次敞开心扉的讨论,不仅碰撞出解决问题的智慧火花,更让居民的“金点子”化作社区建设的“实景图”。
从“独自扛”到“一起干”让难题迎刃而解
事办得怎么样,群众的眼睛最亮。倾听和议事的落脚点,是“真真切切解决问题”。楼道杂物堆积、电动车乱停?网格员带志愿者“就地清理”,当天整改;复杂“硬骨头”,则发动多方“组团攻坚”。
董岗社区居民曾长期被主干道“无灯黑夜”困扰。社区记入民情台账,通过“支部联支部”机制找到市妇联机关
从“看着评”到“参与评”让满意成为标准
“今年的社区服务,你打几分?”年初,居民都会收到这样一份“评价表”。“红色楼栋”评比中,居民拿着打分表检查楼道卫生、邻里互助;“积分兑换”制度更激发热情:参与志愿服务攒积分,可换米面油,年底还能评“最美楼栋长”“志愿之星”。
二十里河社区的王阿姨半年攒了500多分换袋大米,笑着说:“能帮邻里做事,还能得实惠,谁不乐意干?”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居民评价成了治理成效的“试金石”。大家评服务、评项目,更在评价中找到归属感,主动为社区出主意、出力气,真正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管”。
基层治理的密码,藏在居民的笑容里。“四邻”工作法像一条纽带,将社区和居民紧紧相连。未来,二十里河街道将继续握紧这把钥匙,让倾听更贴心、议事更齐心、办事更暖心、评价更尽心,在烟火日常中谱写民生幸福的协奏曲。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