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孙队的背影,是我青春最好的教科书。"信阳东站派出所青年民警刘哲雪这样评价她的引路人——59岁的线路警长孙声平。从站台执勤到铁道巡防,从化解矛盾纠纷到隐患排查整治,这位把半生岁月镌刻在岗位上,始终冲锋在前的老民警,用脚步丈量平安,以经验浇灌新警成长,在铁路线上完成两代公安的使命传承。
2021年5月,初入警营的刘哲雪在孙声平带领下开启从警第一课。作为当时信阳东站执勤队长,孙声平独创"唠家常调解法",在化解旅客纠纷时屡见奇效;面对突发警情,他总能第一时间稳住阵脚,这些实战技巧被青年民警称为"孙氏工作法"。"做警察要脚下沾泥、心里装人",这句口头禅连同他老旧的工作笔记本,成为新警培训的鲜活教材。
转任工业城警务区线路警长后,孙声平的工作场景从人潮涌动的候车厅转向寂静绵延的铁道线,负责着辖区18.5公里的线路防控工作。他是辖区线路的“活地图”和“安全卫士”,每天清晨,他带着执法记录仪沿着铁路线徒步巡查,平均每天要弯腰俯身检查防护网接口50余次、攀爬桥梁隧道4处、穿越涵洞6个,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以日均2万步的巡查量,筑牢线路安全防线。沿线村民都熟悉这个"会唠嗑的孙警长"——他用方言改编安全顺口溜,让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变成"田间课堂"的生动教材,确保了辖区危行类案件零发生。
临近退休的孙声平依然干劲十足,看着警队里部分年轻警员队列动作不够规范,他心急如焚,凭借多年从警生涯积累的丰富经验,孙声平总结出一套"三看三比"队列训练法:一看姿态比精气神,二看动作比协调性,三看纪律比执行力。他亲自示范每个动作要领,从立正稍息到齐步走与立定,从停止间转体到敬礼礼毕,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解规范,用最严格的标准打磨细节。在孙声平的言传身教下,警队不仅队列训练焕然一新,整体作风纪律和实战能力也实现质的飞跃,真正将"老警精神"转化为推动队伍建设的强大动力。
当夜晚最后一趟列车G257次裹挟着呼啸声,缓缓驶入信阳东站,孙声平在值班日志上写下了当日的一条巡检记录。这个普通的工作场景,已在新老民警间接力了几十载。"看着青年民警能独当一面,就像铁轨上的螺丝钉找到了接班人。"抚摸着褪色的警号,老民警的背影渐渐融入夜色,而钢轨上的平安承诺,正随着飞驰的列车奔向远方。(金宏辉)
责任编辑:石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