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河南省新县卡房乡,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抢抓中药材市场机遇,将“小天麻”做成“大产业”。2024年,该乡持续实施产业强镇项目,通过构建“种、产、销”全产业链条,带动全乡9个行政村、200余户农民实现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书写了“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立体布局破局山地困境
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局限,卡房乡
科技赋能锻造产业闭环
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卡房乡突破产业发展三大瓶颈:联合龙头企业建立菌种实验室,培育出抗逆性强、天麻素含量高的“卡房1号”新品种;引进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的精准调控;建成豫南首条天麻无硫烘干生产线,开发天麻粉、天麻片等6种深加工产品。在龙头企业富邑生物和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支持下,带动合作社、农户年加工鲜天麻70吨。
三产融合激活乘数效应
卡房乡以天麻产业为支点,撬动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上游联动11个菌棒生产专业户,中游发展5家农民合作社,下游对接药企。投资建设天麻交易中心,通过“线上拍卖+线下展销”双渠道,将市场半径从传统的中药材市场拓展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更借力生态优势打造“天麻研学基地”,开发药膳体验、林下采摘等农旅项目,年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
振兴路上书写民生答卷
在古店居委会天麻种植基地,种植大户邓永利算起“生态账”“1亩林下天麻能收3000斤鲜货,按每斤18元的保底价,刨去成本净赚3万元,这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据统计,全乡天麻产业已创造就业岗位320个,带动60户脱贫户持续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收超5万元。
卡房乡下一步将申报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熊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