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新春伊始,正值信阳市再生稻育秧备播的关键时期,2月8日,信阳市农科院组织该院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信阳试验站专家团队深入全市多个县区,开展春耕生产技术指导工作。
由水稻试验站站长赵海英、刘祥臣研究员等试验站团队成员一行,先后前往罗山县、固始县、商城县等再生稻主产区,深入育秧现场,实地查看种子、营养土、秧盘、育秧生产线等准备情况,并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解答育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针对信阳市再生稻育秧的关键技术,试验站站长赵海英提出了以下建议:
种子处理:应选择高产、优质、再生力强、生育期适中的品种,播种前进行晒种、选种和消毒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营养土准备:营养土(基质)一定要添加育秧剂或壮秧剂,提高秧苗抗“倒春寒”能力。
播种管理:可于3月上旬播种,控制播种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稀。播种后暗化并覆盖薄膜,保温保湿,确保种子出苗整齐。
苗床管理:大棚可选择双膜利于保温,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棚内切忌忽高忽低,采用湿润管理,及时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或低温冻害。
病虫害防治:加强苗期病虫害监测,重点防治立枯病和绵腐病,确保秧苗健康生长。
固始县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王加兵表示:“近年来,在以信阳市农科院刘祥臣研究员为首的再生稻团队指导下,依靠种植再生稻使我的腰包鼓起来了,今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在工厂化育秧、稻谷烘干、再生稻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商城县斗岭农机合作社何建强表示:“专家们的指导非常及时,解决了我们在育秧中的很多问题,对今年的丰收更有信心了!”
刘祥臣研究员表示:“育秧是再生稻生产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秧苗质量直接关系到头季稻的产量和再生季的成功率。我们将继续加强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帮助农户培育出优质秧苗,为今年再生稻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再生稻是通过一次播种、两次收获的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显著提升了水稻单产水平和稻米品质,有效带动了豫南稻米产业健康发展。此次指导活动聚焦再生稻的育秧环节,旨在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再生稻种植水平,助力信阳市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金宏辉)
责任编辑:石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