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11月6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种子扩繁与生产技术岗组织专家团队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举办绿肥-水稻轮作生产技术培训会。潢川县各乡镇的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合作社代表等11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会上,国家绿肥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春增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河南主要绿肥生产与利用技术,以及绿肥在农田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提升方面的作用,并结合潢川县农业生产实际,分享了“绿肥+”优质稻米、“绿肥+”桃/梨等增值生产模式的成功经验,信阳师范大学宋世枝教授结合实际案例系统介绍了豫南地区水稻高产的关键技术,信阳农林学院刘秋员副教授围绕稻米品质评价及提升途径作了热情洋溢的报告,信阳市农科院聂良鹏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紫云英种植关键技术及应急田间管理措施,帮助农户解决实际种植中的难点问题。专家们以热情的态度和专业的素养,为种植户们带来了丰富的内容和实用的建议,这些为豫南地区绿肥-水稻协同高产高效生产以及“绿肥+”农产品品质提升绿肥提供了技术方案。

为便于技术落地,专家团队成员现场发放了《豫南地区主要绿肥栽培技术》手册,该手册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绿肥种植的各环节要点,内容实用、通俗易懂,受到种植户的一致欢迎。

随后,专家团队前往潢川县传流店乡开展田间指导技术服务。刘春增研究员直接对比了经历前期极端阴雨天气后,两种不同管理地块的紫云英长势:人工开过沟的地块,紫云英苗齐苗壮,一片生机盎然;而未开沟的地块则苗弱稀疏,渍害影响非常明显。这一直观的对比让在场农户深受触动。随后,专家团队建议种植户遇到极端阴雨天气采用先人工开沟排水,晴天后机械开沟,避免渍害;对于出苗差、苗弱的地块,要及时进行补种和追施苗肥,促进绿肥群体生长、保障后期产量。

此次培训会,不仅提升了农技人员和种植户们在绿肥高效种植、“绿肥+”优质稻米生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水准,更通过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为种植户们解决了生产中的燃眉之急,有效增强了大家科学应对极端降雨等不良天气的信心和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潢川县绿肥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潢川县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了新的绿色动能。(金宏辉)
责任编辑:石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