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牛山街道华森社区,几棵大树浓荫下,“红石榴小屋”格外醒目。这里飘着茶香,墙上贴满民生便签,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它为“晓燕书记工作室”。信阳市浉河区金牛山街道华森社区党支部书记周晓燕常和老党员围坐在屋内的木桌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家长里短。“有困难找晓燕书记!”居民们一句朴实的话语,满是对这间小屋的信任。

建强“五基”堡垒,木桌议事暖民心
红石榴工作室是“五基四化”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生动缩影。屋内那张直径1.2米的小木桌,就是“红石榴议事会”的日常阵地。社区党支部组织政治过硬、群众基础扎实的老党员,构建起“支部书记牵头+老党员骨干+志愿服务网格”的治理架构。街道党工委指导社区党支部,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基层治理队伍、基层治理机制、基层治理网格、基层治理平台建设”的要求,建立起“民生诉求收集-分类研判-闭环办理”工作机制。通过将组织生活与网格走访、民情恳谈会深度融合,推动党的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72岁的老党员杨连聚常戴着老花镜,认真记录居民需求:张大爷要找水电工、王阿姨想给孙子找托管班、老刘家办红白喜事缺主持人…… 周晓燕和老党员们创新“望闻问切”工作法:每天留意往来居民,倾听家长里短中的急难愁盼,问清具体需求,找准服务关键。老党员们说:“我们坐在这儿,既是居民的‘活字典’,也是党组织的‘传声筒’,居民看见我们戴着党徽,心里就踏实。”

践行“四化”要求,从民生小事看治理精度
去年雨季,木机场家属院小区的下水管道频繁堵塞,污水漫上路面影响居民出行。网格员通过信服通APP及时上报,在街道党工委协调下,社区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志愿者,联合专业团队,逐栋排查,手绘管网图,仅用半个月就完成全部疏通工作。
在婚丧嫁娶服务上,红石榴工作室更是成了居民的“贴心管家”。针对老龄化社区的需求,工作室从场地协调到流程指导,提供全程志愿服务。去年冬天,独居老人杨大爷去世,子女都在外地赶不回来,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帮着料理后事,让老人体面走完最后一程。“社区书记就像我们的家人,有她在,心里踏实。”居民们的信任,是对工作室最好的褒奖。
“三级对接机制”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成果,在红石榴工作室落地见效:简单需求现场对接商家,复杂问题24小时内上门沟通,特殊困难由党员志愿者结对帮扶。在社区党支部的号召下,党员带头、群众响应,优质商户为老人提供居家服务,居民自发清理积雪,网格员贴心上门送菜,老工人主动维修健身器材……党建引领下,“熟人社区”品牌愈发亮眼。
党建引领聚合力,共绘幸福新图景

“基层治理就像绣花,得耐得住性子,看得见细节。”这不仅是基层工作者的共识,更是金牛山街道党工委和华森社区党支部的行动指南。红石榴小屋石桌上的便民清单已更新到第3版,累计对接服务70余次。从解决婚丧嫁娶繁琐事,到疏通堵塞管道;从组织百家宴,到推进“五星支部”创建,每一项工作的背后,都是党组织和党员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居民的事没有小事,小屋虽小,却能串起民生千线。”华森社区支部书记表示,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红石榴工作室打造成基层治理的示范阵地,用心用情服务群众,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