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商城县余集镇:野荆芥铺就致富路药草香里话振兴

    首页 > 信阳 > 正文

    日期:2025-07-28 17:42:12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7月27日,清晨的露珠还挂在野荆芥的叶片上,商城县余集镇连塘村的田间就已热闹起来。董远秀攥着镰刀,弯腰在齐膝的荆芥丛中穿梭,割下的鲜草带着清冽的香气。“你看这草,看着不起眼,可值钱呢。2023年起跟着基地干,不光能拿务工钱,自己种的也收了好几茬,一年下来多挣了一万多,孩子的学费不用犯愁喽。”

      这片生机勃勃的药草田,曾是连塘村人眼里的“心病”。村支书余祖琪记得,三年前走在村里,成片的土地撂在那儿,草长得比人高。“村里常住村民832人,60%是65岁以上的老人,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好地都荒着,看着心疼啊。”

      为了盘活闲置土地,余祖琪带着村两委班子多次外出招商和实地考察调研,最终确定野荆芥种植项目,并与河南省斛春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野荆芥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收购价稳在5.5-6元/斤,市场需求大,正是合适的项目。”余祖琪说。

      土地流转起初让村民犯嘀咕。“地给别人种,我吃啥?”72岁的周大爷起初不乐意。余祖琪上门算账:“一亩地流转费100元,去基地干活一天80-100元!” 账算清了,村民们的心热了。2023年春,150亩育苗基地启动,公司负责人汪国海派农技员驻村教技术,从育苗到收割全程指导。

      “野荆芥这东西皮实,割一茬长一茬,一年能收五六次,根本不愁管理。”董远秀跟着学了半个月,就成了基地里的“熟练工”。

      田埂上,一辆辆三轮车满载着新鲜的荆芥往晾晒场运,本地药企的收购车刚走,外地的货车就等着装货。“现在连带周边村,总共种了5000多亩,每天收的鲜草根本不够卖。” 汪国海说,公司正忙着平整花湾村、红阳村的2000多亩土地,计划建3000亩规模的中药材示范基地,除了野荆芥,还要种石斛、野菊花等品种。

      这时,驻村干部曹文静补充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开后,光连塘村就解决了15到20个就业岗位,户均年增收超过4000元。村集体经济也跟着鼓起来,去年突破了20万元。”

      余祖琪望着连片荆芥田,眼里满是期待。风过处,药草香里,藏着连塘村荒地变“金田”的故事,更飘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张中文 金宏辉 洪兰)

    责任编辑:石洋洋

    下一篇:商城县:一根丝瓜络 串起共富链
    上一篇:商城法院开展“八一”拥军慰问活动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