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循环经济,小小蚯蚓竟然成了致富“法宝”。近期,信阳市光山县寨河镇因地制宜,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在冷大湾村蚯蚓养殖基地引进地龙养殖项目。通过发展种养循环农业新模式,“蚓”出一条产业致富新路子。
“开”出养殖新路子。蚯蚓,俗称地龙,适于阴凉潮湿的生活环境,用途广,繁殖快,发展前景广阔。而今,走进冷大湾村蚯蚓养殖基地,一垄垄“蚯蚓养殖床”整齐划一,每块标准的蚯蚓地垄都铺撒着经过发酵的牛粪,翻开泥垄,下面是密密麻麻的蚯蚓。据养殖户曹海峰的介绍:“通过今年试养,蚯蚓种苗投放2个月后进入繁殖高峰期,在夏季7—15天就可以采收一次,天气转冷后25天左右可以进行采收,效益非常可观。现在这里有4-5亩“蚯蚓养殖床”,一亩地的采收一次的产量大概在200斤左右,市场收购价是8-12元一斤,如果能制成地龙干,价格更高。这个行情也根据市场行情而定,不稳定。”
“钻”出致富新模式。寨河镇党委大力鼓励和引导各村庄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增收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蚯蚓养殖,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实现企业、村庄、群众互利共赢。冷大湾村“两委”立足蚯蚓产业,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预计来年可带动更多脱贫户,利用闲置土地参与蚯蚓养殖,有效发展田园经济,为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蚓”出绿色新经济。充分利用蚯蚓粪土可作为有机肥料的特点,有效解决冷大湾村肉牛散养户较多,牲畜粪便难以解决出口等问题。“村里养牛户比较多,牛粪多影响村庄环境,养殖蚯蚓主要是用牛的粪便,它是作为蚯蚓的主要食物,蚯蚓吃完粪便之后会产生有机肥,这个有机肥属于有机肥之王,营养价值非常高,种植户都非常喜欢这个。”冷大湾村党支部书记冷钟顺说。
在小切口上做出大文章、在小产业上展现大作为。寨河镇将深入挖掘利用镇域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农业农村闲置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努力蹚出百姓增收新路子,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刘泽鲲)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石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