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回来,潢川县振磊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磊一连几天都泡在稻田里,为虾沟分批少量换水、喷洒微生物菌群,多措并举调控水质,为小龙虾繁育营造良好“温床”。
“立秋过后,一场秋雨一场寒。提前做好准备,才能让小龙虾早日进洞繁育。”8月20日上午,正在来龙乡来龙村虾稻繁育基地里忙活的王磊乐呵呵地说。
王磊在调节稻田虾沟水质
受益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潢川县“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院县共建,脑子活、爱琢磨的王磊,在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稻虾共作专题负责人张圆圆博士的指导下,探索出由“稻虾共作”到“一稻三虾”的种养新模式,成功实现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置种养时序,充分实现稻渔互促,在八月前一年收获三茬小龙虾。
张圆圆表示,王磊将技术创新融入传统农业,不仅解决了当地普遍存在的小龙虾密度过高、个体偏小、稻虾综合种养增产不增收等实际问题,而且获得高质量的产品、高水平的收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创新性与实用性并存,为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探索出了新思路、总结出了新经验。
“今年,在我种植的700多亩虾稻田中,‘一稻三虾’实验面积扩大到100多亩,每亩增收近5000元。”王磊兴奋地说。
潢川建成稻虾共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如今,潢川种植水稻95万亩,“稻虾共作”面积达38万亩,居全省第一。“潢川小龙虾”荣获
潢川已成功创
与王磊相比,潢川军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刘建军这段时间要忙得多。如今正是芡实采收季节,刘建军全家一齐下田,又从周边村子里请了十多位乡邻帮忙。
“今年夏季气温高,芡实产量比往年低了些,但收购价格上涨,总收入没受影响。”刘建军说。
刘建军下水采收芡实
在伞陂镇陈集村,刘建军流转有400多亩水田,其中300多亩种上了芡实。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刘建军借鉴“藕虾共作”经验,成功探索出“芡虾连作”模式,每亩增收2000元左右,䠀出“一地双收”新路径。
伞陂镇顺势而为,通过引导成立潢川县古城芡实协会,搭建“
潢川依大别、临长淮,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宜养水面多,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发展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县可利用水面21万亩。已利用水面16.95万亩,其中养殖水面14.75万亩,种植水面2.2万亩;
副县长司政表示,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利用优质水产资源,潢川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科技指导、项目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绿色水产业,成功创建全
“潢川甲鱼”获得
潢川素有“甲鱼王
如今,潢川全县培育有甲鱼养殖户600余户,专业养殖公司(合作社)40余家,搭建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从种苗繁育、商品鳖养殖到鳖产品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甲鱼外塘养殖面积超2万亩,温棚养殖面积达30万平方米,年产生态甲鱼近3万吨,年产值超15亿元。
由“潢川甲鱼”到“潢川小龙虾”,由“稻虾共作”到“一稻三虾”,由“藕虾共作”到“芡虾连作”,潢川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一水多收”“一地多产”,取得良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具有潢川特色的绿色水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石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