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信阳市光山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探索实施信用担保抵押贷款模式,推动金融资本进山入林,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双向通道,让群众端上“绿饭碗”,吃上“生态饭”。2022年,光山县被河南省林业局确定“河南省集体林经营权流转试点县”“河南省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光山县集体林经营权改革的经验做法,得到了
探索改革举措,促进产业发展
咬定一个改革目标,激活林业改革动力。该县将信用担保抵押贷款作为探索集体林经营权改革的重要举措,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负总责,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制定《光山县集体林经营权流转试点实施方案》《光山县集体林经营权流转证管理办法》《光山县林权抵押贷款担保业务管理办法》,破解了林业经营主体后续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打通了“两山”转化的痛点堵点,补齐了“资源变资产,活树变活钱”的短板弱项,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子。
组建两个平台公司,优化整合林业资源。为推动集体林经营权流转,该县组建光山县油茶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职能是对接金融机构融资,建设油茶示范基地,采取县油茶公司与乡村合作造林模式,即群众出地、公司出钱、乡村组织、全民参与、成果共享、收益分成。成立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引导全县林权交易进入平台,实行网上竞价,线上交易,大大提高了林农收益。交易完成后,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发放交易鉴定书,对有融资需求的林业经营主体推荐贷款银行。截至目前,流转林地51起,流转面积2.18万亩,成交金额2.73亿元。
探索三种改革模式,盘活集体林经营权。为破解林权交易瓶颈,该县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创新思路,因企施策,推动“资源变资产、活树变活钱”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探索集体林经营权与
打通四条融资贷款通道,破解林业信贷难题。该县用足、用活、用好林业政策,破解林业发展资金难题,走以林养林、以林富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畅通信息共享。与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信息共享,工作互补,探索不动产证和集体林经营权流转证共存模式,简化办证程序,根据群众意愿办证。二是建立信用等级。联合银行部门对全县所有农户、所有村进行信用评定,对评级农户授予信用等级,对符合条件的村授予“信用村”。三是打通担保渠道。协调河南农信担保有限公司、光山县金财担保公司为林企贷款提供担保,通过“信用等级”“信用村”,由担保公司为林企提供担保,进一步简化贷款程序,方便林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四是量身开发金融产品。由县林茶局、金融中心、银监部门牵头,组织县农发行、县农商行、县建行等多家银行开发出“益林贷”“金燕春茶贷”“苹果贷”等金融产品,提供政策担保,扩大了贷款额度。
优化经营结构,注入强劲动力
通过实施集体林经营权改革,进一步整合全县森林资源,优化林业经营结构,为全县森林质量提升、林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注入了强劲动力,有力促进了林业改革综合发展,带动成效明显。
改革带动资源持续增加。该县通过集体林经营权流转带来了林地资源的重新配置,林地资源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林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催生了6个万亩、50个千亩连片油茶种植基地,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32.37万亩。
改革带动林农显著增收。该县通过大户流转造林,带动了周边农户以不同形式参与林业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全县每年投入林业产业发展的资金都在2亿元以上,群众一方面可以从土地流转中直接获得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将土地入股,通过合作经营的模式,参与林业产业发展。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到林业产业基地务工获得劳动收入。实现了群众“土地流转有收益、参与合作有分红,在家种地有工资”。
改革带动粮油更加安全。该县选取光山县波多山核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光山县四方景家庭农场作为林粮间作的“示范点”,在油茶林下套种糯高粱、小麦等农作物。积极探索“向山上要粮,向树上要油”林粮兼作模式,切实担当起改革与保障粮油安全的责任。
改革带动环境明显改善。大户流转造林,彻底改变了单一的低产低效林地资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多林层综合利用,探索林药、林茶(茶叶)、林果、林蔬、林菌和林下养殖等复合种植模式。截至目前,全县林下经济总面积达25.5万亩,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林地资源潜力极大发挥,特别是产业园区内及基地周边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质量明显提高。该县先后获得“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石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