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河南信阳商城:唤醒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唤来新乡人

    首页 > 信阳 > 正文

    日期:2023-05-10 08:27:06    来源:商城县阳光政务    
      姜春海在制作陶器。
    d9bdf1fc36eb925285a491d8ae53bd0e (1)
      一台辘轳转盘,一坨光滑的陶泥,满面烟火色的制陶老手艺人姜春海双手熟练地抚弄着,把多余的泥缓缓拢住,轻轻揪下,在他的巧手揉捏下,一个形状优美的弧形缸口逐渐呈现……
      59岁的姜春海是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郭窑村人。郭窑村遍布紫砂陶土,泥料质优,拥有700多年悠久制陶历史。鼎盛时期该村有16条龙窑,近百个品种,生产的陶瓷产品工艺精湛、种类齐全,远销全国150多个县市。
          姜春海介绍,郭窑的制陶工序复杂,要经过挖土,晒土,洗泥,沉泥,运泥,和泥,拉坯,晾干,装窑,烧窑,出窑等2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艺都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这门手艺至少要从16岁以前开始学习,特别是拉坯,不学个三四年很难成为熟练工,烧窑火全凭感觉和经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郭窑村制陶业慢慢衰落,目前该村仅剩下1条龙窑,一年只烧四到五窑,以制作瓦盆、茶盏、陶碗、花盆等为主。“年轻人不热乎这,嫌费功夫,赚钱少,村里也就我们这十来个留守的老手艺人,趁着农闲干干,赚个辛苦钱。”
          “现在不一样了,俺村一天天红火了。没想到有一天,守着这门手艺能致富。”姜春海话锋一转,满脸笑容。“一个月赚七八千,得有。”
          姜春海的喜悦来自商城县实施乡村振兴的一系列举措。近年来,商城县高度重视郭窑村传统制陶技艺的保护与创新,将该村纳入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积极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礼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将郭窑陶瓷厂打造为集研、教、展、吃、住、玩等功能于一体的郭窑小镇,建设内容涵盖老龙窑景观区、新建龙窑及景观区、陶瓷烧制产品摆放区、陶瓷大师创作室、老艺人陶瓷创作室、游客集散中心、陶瓷产品销售中心、陶瓷产品直播基地、陶瓷艺术馆、陶瓷研学体验基地、陶土开发保护区等11大区域,让传统民间工艺在传承和创新中焕发活力。
    用土和砖砌筑而成的龙窑依坡势延伸,4月30日首次试烧获得成功。
          昔日沉寂落寞的郭窑村沸腾了。一座座用土和砖砌筑而成的龙窑依坡势延伸,古色古香的民宿雏形已现,体验基地内,陶艺爱好者慕名而来,沉醉其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找寻质朴童年乐趣。
    “4月30号,我们迎来第一次试烧,很成功。”河南省郭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巧娟激动地说。
          原乡人姜春海等老手艺人,让传统工艺得以延绵,而刘巧娟等一众新乡人的到来,更为传统工艺焕发新生注入了强大动力。
          第31届信阳茶文化节名优特产展销会上,刘巧娟向客户介绍郭窑红陶产品。
          2022年6月,37岁的浙江衢州人刘巧娟“无奈”地接通了一个连续振铃17次的陌生号码,对方是一位河南省派到衢州挂职锻炼的信阳干部。他得知刘巧娟擅长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等项目的策划与运营,并在打造陶瓷文化上经验丰富,便“费尽心思”想要把她“请”到郭窑村。
      “他详细向我介绍了信阳的文化、资源、环境等基本情况,并向我发出了到信阳考察的邀请函。”磨不过对方的“软磨硬泡”,刘巧娟“半信半疑”地来到郭窑村实地考察。
      “看到老手艺人躬着身子,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真是感动得想哭。”刘巧娟被深深地触动,一番考察下来,她坚定了决心。“郭窑村资源禀赋这么好,又有传统技艺的加持,更有当地政府亲商、重商、利商的情怀与政策扶持,我相信能干成事。”
      刘巧娟把团队带来了,当年11月份,她又把正在衢州读小学的儿子转学到镇上,就此在郭窑安了家。
      “我们在郭窑村原来制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发展,将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化,并结合‘信阳小馆’打造红陶餐具,生活日用、工艺陶瓷和个性化定制陶器,不断开发红色纪念品、红军碗等新产品。正式运营后,一条窑的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刘巧娟介绍,其团队还对周边村民闲置的住房、院落等资源进行盘活,打造成乡村精品民宿,让村民在“不离土、不离乡、不离业”的前提下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商城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唤醒了原乡人、唤来了新乡人,也唤回了归乡人。商城县探索“引凤还巢”模式,依托“名誉村长”、乡镇领导班子外出招商引资等方式实施人才“回归工程”,累计吸引九千余人返乡发展产业,投资基建,参与基层治理,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归乡人胡能芳带着一身手艺,投身家乡建设。
      36岁的胡能芳是土生土长的郭窑村人。十五六岁的时候,胡能芳远赴浙江打工,一直学习陶器制作工艺,如今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手艺人。看到家乡发展前景广阔,背井离乡的胡能芳毅然决然辞去工作,返乡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与刘巧娟合作,做大做强制陶产业。
      “在外面,咱是给人家打工的,现在守着家,陪着父母,看着娃,咱家门口都能赚钱致富。”胡能芳欣慰地说。
      如今,郭窑红陶已成功入选信阳市文旅文创十大伴手礼名单,每日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自郭窑小镇开工以来,累计接待旅客3500人次,间接或直接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一条“土陶+旅游+乡村振兴”的产业链,在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的协同努力下蓬勃发展。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挖掘、保护和传承民间优秀工艺,让郭窑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传统村落,并将其逐步打造成陶艺研学基地、陶艺体验基地、陶瓷展销基地、休闲旅游基地,让民间传统工匠工艺在传承和创新中焕发活力。”商城县委书记胡培刚说。
      用一口窑,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郭窑小镇正稳打稳扎,朝着建设成为乡村振兴“黄金大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阔步前行。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张以利 

    下一篇:不负青春 勇担使命 华中师大息县附中五四青年节主题观影活动
    上一篇:新县:做大做强茶产业 “茶海”成为“绿色银行”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