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位于青山镇东南部,毗邻石山口水库,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几年前还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青山村积极响应号召,以“服务产业、土地流转、盘活‘三资’、能人带动、兴办实体、开源节支”为重点,积极探索实践“以资源转资本、以服务促创收”的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如今,青山村可谓步移景异,实现了荒山野岭变绿水青山的梦想。

该村组织搭台党建引领谋划“创富”新路径。经过多方考察和充分实地调研,青山村通过整合村集体资源,个人注资、合作社先行垫资的方式,注册了罗山县狮子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村里闲置资源,流转土地,打造了一处面积达80亩的芡实种植基地,为发展村集体经济蹚出一条新路子,成为青山村产业振兴的“基本盘”。
该基地是罗山县引进的第一个芡实种植基地。种植芡实收益高,但是怎么种?村民愿不愿意尝试?大家心里也在打鼓。

2021年12月,罗山县召开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动员会。说干就干,青山村“两委”班子彻夜开会、村民代表纷纷出谋献策。帮扶联系青山村的罗山县委宣传部,向青山村推荐了一家淮滨县的芡实种植合作社。村干部、村民立刻前往淮滨县进行考察。
在罗山县农业农村局、青山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青山村由村集体先进行试点,通过集体经济示范,引导群众发展芡实种植。

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在党员示范带领下,群众纷纷加入种植队伍。芡实种植的技术要求很高,移栽期间尤其关键。在芡实移栽期间,青山村多名村干部、群众先后往返淮滨县10余次,学习芡实种植技术,确保芡实移栽成活率。
近几年,芡实的收购价格在每斤15元至40元之间,芡实亩产量在300斤至400斤之间。2022年,青山村芡实基地基本收回成本,人均年增收万元以上,帮助村集体年增收3万余元。
产业推动群众参与集聚“带富”新动力。青山村按照“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为村民免费提供芡实种植技术培训,签订带动协议,鼓励村民利用自有责任土地和闲置荒山荒坡坑塘种植。等到收获季节,公司从农户手中回收芡实加工后统一对外销售,并发展自主品牌,提高附加值。种植基地盈利后,村民还能参与分红,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
2022年,青山村加大对集体经济的投入,建起一座1600平方米的大型芡实加工基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业。通过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全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更好地带动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我们村家家有收入、户户增收有门道。芡实种上后,我们还放养鲫鱼、黑鱼、草鱼等鱼苗,等到芡实收割后,鱼也可收获。鱼与芡实共生无污染,鱼肉紧实鲜美,每年光鲜鱼销售就有几万元收入。80余亩农田不能撂荒,还可种一季小麦,让流转土地农户保底有收入。”青山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起“芡鱼共养”模式时,言语间满是自豪。
“让村民在家门口过上‘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家园好’的幸福日子,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离不开我们青山村村民的埋头苦干。”说起青山村的发展,青山村党支部书记信心满满。 (买祥发)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