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内服预防方案
儿童防疫方
组成:太子参9g、防风6g 、白术9g、 紫苏叶6g 、桔梗6g、甘草3g等。
用法:加水 300 mL,水煎两次,每次 20 min, 取汁 100ml, 不拘时服,每日2次,可连服用7天。也可用颗粒剂冲服,分三次服。
儿童应急方
组成:麻黄3g、炒薏仁15g 、石膏18g、 杏仁3g 、赤芍9g、茯神9g、蝉蜕3g、僵蚕6g、甘草3g等。
用法:加水 300 mL,水煎两次,每次 20 min, 取汁 100ml, 高热时应急服用。也可用颗粒剂应急服用。
孕产妇防疫方
组成:黄芪10g、白术10g 、防风4g、 砂仁4g 、黄芩6g、白芍6g、甘草4g等。
用法:加水 300 mL,水煎两次,每次 20 min, 取汁 100ml, 不拘时服,每日2次,可连服用7天。也可用颗粒剂冲服,分三次服。
同居人防疫方(内热)
组成:桑叶9g 、菊花6g 、黄芩9g、柴胡6g、桔梗6g 、甘草3g 、五味子3g、炒枣仁6g、乌梅3g、肉桂3g等。
用法:加水 500 mL,水煎两次,每次 30 min, 取汁 200ml, 不拘时服,每日2次,可连续服用7天。也可用颗粒剂冲服,分三次服。
同居人防疫方(无内热)
组成:桑叶9g 、菊花6g 、桔梗6g 、甘草3g 、五味子3g、炒枣仁6g、炮姜3g、细辛3g等。
用法:加水 500 mL,水煎两次,每次 30 min, 取汁 200ml, 不拘时服,每日2次,可连续服用7天。也可用颗粒剂冲服,分三次服用。
食疗配方
根据中医药食同源原则,结合地域、时令特点,推荐以下食疗配方:
(一)甘桔茶饮方:生甘草2g、桔梗3g、干姜1g、大枣2g,研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日1剂。每周服用3剂,连续1-2周。平时有咽喉不适等症状者更适合。
(二)黄芪五味子粥:黄芪10g、五味子5g、粳米50g(根据个人稀稠口感调整)、大枣7个,水适量,熬粥食疗,每周服用2-3次。此为1人份,若多人食用,根据人数按此比例配置。平时易疲劳、易出汗、容易感冒者更适合。
二、中医外治预防方案
防疫香囊
孙思邈《千金药方》记载“避疫气,令人不染”。将特制的中药材制作成香囊佩带在身上,呼吸道或皮肤能吸收药材所挥发出气味,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信阳市妇幼保健院特制的纯中药香囊是依古配方,结合现代儿童体质,用多种中草药研制而成,挂于室内或随身佩戴,具有芳香辟秽之功效。
穴位推拿
推天门、推坎宫、拿风池、清肺经、补脾经、清天河水、摩腹等; 家长们也可以在家进行简单的小儿推拿手法如摩腹、捏脊等来达到调理脾胃,消积化湿,益气补肺的目的。
防疫药浴包
可用于足浴、药浴,此法可使药物作用于全身,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从而达到平衡阴阳、增强正气、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穴位贴敷
将中药研末成粉加选调和剂汁调匀和丸,辨证取穴应用。
还可进行艾灸、耳穴压豆、穴位点刺等中医外治法进行预防及对症治疗。
三、起居、饮食调摄预防
中医理论认为,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脾常虚”,应重视调理肺脾,扶助正气,祛浊避秽为预防原则。
居家日常防护
1.加强房间通风,保证每个房间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到1小时。
2.督促或帮助婴幼儿、儿童勤洗手,勤洗脸,不乱摸。
3.与3岁以下婴幼儿近距离接触应该主动戴口罩,不亲吻孩子,不对孩子呼气、喘气,不和孩子入嘴同一食物,不和孩子共用餐具、饮具,不用嘴巴吹气的方式让食物变冷再喂食。
4.选择合适的身体锻炼方式,可多安排一些亲子游戏,促进身心健康,按时休息,确保睡眠充足,提高免疫力。
居家饮食调养
保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饮水充足。
1.适当进食高蛋白食物、新鲜洁净的蔬菜水果;适当增加谷物及时令蔬菜。
2.不偏食不挑食,荤素搭配得当,不吃野生动物,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宜油腻大鱼大肉。
3.婴幼儿吃奶应注意少量多餐,避免消化不良。
四、注意事项
(一)应用中医防疫“治未病”同时,还需要同时做好传染病防疫“戴好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集聚”等措施。
(二)使用中药预防,应按处方有关规定,在中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运用,尤其涉及方药时应由中医师开具处方,不宜自行判断、选择、购买使用。
(三)做好健康监测,及时到儿科门诊或发热门诊就诊,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
责任编辑:刘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