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心脏健康知识,让公众意识到心脏健康的重要性,世界心脏联盟从1999年开始确定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从2011年起,世界心脏日正式确定为每年的9月29日。
心脏,虽然只有拳头一般大小,但却是人体血液的输送地,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乎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如何正确认识心脏、保护心脏健康,成为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问题。
在学习如何保护心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心脏的结构。
正常人的心脏位于胸骨后侧偏向左的位置,相当于自己拳头的大小,大约重300克。它的具体结构可以看成一个“四居室”,分别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之间互不相通,而心房和心室之间则有扇“门”,称为“瓣膜”,它使心房和心室之间形成了“单向通道”,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入心室。
虽然心脏看起来小小的,但却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大家日常能够自如地活动,其中心脏功不可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全身血液循环:心脏通过不停地跳动,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
输送氧气和各种营养成分:心脏推动血液流动,输送氧气和各种营养成分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细胞,使他们发挥正常功能。
内分泌功能:像胰腺一样,心脏也能分泌一些物质来调解身体。
心脏病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其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是3种比较常见的后天获得性心脏疾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临床上,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是胸闷或者胸痛(心绞痛),常出现在剧烈运动后,以及情绪激动、饱餐后等情况下,通常在休息后好转,发作时间一般为3~5分钟,如果持续不缓解,可能是出现了心肌梗死。另外,冬天天气冷的时候也容易诱发冠心病。
心律失常
正常人的心跳是每分钟规律跳动60~100次。当心跳失去这样的规律时,就叫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等,症状主要以胸闷、心慌、心跳、漏跳等为主。在治疗上,主要采用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方式。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导致的综合征。比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没有得到有效治疗,高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等,最后都很容易发展成心衰,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造成身体各个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各器官的损伤。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一定要尽早预防和治疗。
影响心脏健康的5个重要因素
吸烟
“吸烟有害健康”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但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吸烟对肺不好,其实主动或被动吸烟(二手烟)都会引发心脏疾病,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有190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冠心病,这些人中,大约有20%是因为吸入过多二手烟。
吸烟为什么会影响心脏呢?这主要是因为烟草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这些会造成心肌缺氧,从而导致冠状动脉产生痉挛,不仅如此,吸烟还会促进胆固醇类物质沉着,增加血液黏度。另外,吸烟还会损伤内皮功能,促动胰岛素抵抗,从而加速动脉硬化,引发冠心病。
戒烟小技巧
1.一定要谨记吸烟的危害,从心理上克服吸烟的习惯;
2.下定决心,清理掉一切吸烟物品,可以请亲戚朋友来监督自己;
3.远离吸烟区,拒绝他人递来的烟;
4.想吸烟时,可以通过咀嚼口香糖等小零食让嘴忙起来;
5.学会通过其他渠道释放压力,不要让吸烟绑架情绪。
运动不足
研究证实,大多数的心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等,都与身体活动或运动不足有关。综合有关运动与健康的研究数据,规律的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逐渐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储备能力,还可帮助人体提高最大吸氧量,降低血压。
但如果已经患有心脏病,在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格外注意,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而且运动强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去过于偏僻的地方运动,避免发病后无法及时救治,必要的时候在运动之前进行一下专业的心肺评估。
运动小建议
1.慢跑:讲究循序渐进,由慢到快,由少到多。开始前,先做一些热身运动,放松一下四肢肌肉。跑步结束前,先放慢脚步,缓慢地停下来。
2.散步: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一项运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节步行量,确保自己没有气促胸闷等症状即可。
3.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对于锻炼心肺、免疫、下肢肌肉力量等都有很好的帮助,非常适合中老年人。
饮食不合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大部分人已经不再为吃饱而烦恼。但是,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的趋势仍然存在。像一些杂粮和薯类、蔬菜水果、奶类等食物摄入量还是偏低,而食用油、食用盐的平均摄入量也远高于推荐量。
2010~201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分析发现,膳食不合理会引发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例如高纳摄入、低水果蔬菜摄入、低水产品以及低谷物摄入等,尤其是高钠的摄入,会引发各种心脏疾病。
科学饮食小贴士
1.坚持少盐(<6g)、少油(20~30克)、少糖(<25g)、多粗粮;
2.在烹饪方式上推荐蒸、煮、凉拌等,尽量少用油炸、煎、爆炒等方式;
3.日常的膳食结构中,蔬菜水果不能少,还可以多吃一些鱼类、坚果和豆类食品。
体重指数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中,由于高BMI(体重指数)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54.95万,约占总人数的11.98%。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
腰围也会反映心脏健康情况
与腰围正常者(男性< 85.0 cm,女性<80.0 cm)相比,腹型肥胖者(男性≥ 90.0 cm,女性≥ 85.0 cm)发生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心病事件的风险约增加30%。
心理因素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研究发现,与没有任何抑郁症状者相比,持续抑郁症状是导致心血管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升高的显著因素。
现如今,抑郁症患者人数逐渐增多,我们更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要学会释放与倾诉压力。
减压小技巧
1.桌面养些绿植,绿色自然的环境会对人的精神产生积极影响,帮助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2.常去一些小公园或者郊区呼吸新鲜空气。新鲜的空气、阳光、流水、植物等可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降低血压,对机体产生镇静作用;
3.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如阅读、运动、听音乐等,或者经常和家人朋友倾诉,缓解内心的压力与不安。
马上就是世界心脏日了,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多注意保护心脏,
保持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愉悦的心情,
守护健康,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