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尖镇党委书记 李明强
今年以来,三河尖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部署,坚持系统思维,以党建统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构筑起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通过打通筋脉,让党建服务延伸至神经末稍,增强动能,让党建赋能发展,激发风正兴业活力,为建设“一心五区”、办成“十件大事”贡献三河力量。
舒经活络,让基层堡垒晋级
为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河尖镇以五项举措为基层治理提质提效。通过加强阵地规范化建设,让服务有理有效。高标准打造“两中心一队一室”,建设300平方米便民服务大厅,实现公共服务一站式办结;通过选优配强班子,优化升级用人结构。按照“王”字型架构治理要求,全镇18个村(居)补选“两委”干部26人,降低了两委成员的平均年龄,改善了两委成员的学历结构,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切实增强了基层组织战斗力;通过发挥网格功能,拓宽政令畅通渠道,全镇18个村科学划分86个基础网格和6各专属网格,进一步细化职责分工,不仅确保了政令畅通,而且实现群众诉求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通过支部联建搭台,促进村党支部能力提升。目前,18个村全部和帮联支部完成对接,共同开展了饺子宴、三星文明户评选、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迎端午、庆“七一”等系列联建活动。真正把党建优势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治理效能。通过“五星支部”创建,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以高质量“星级”支部创建为载体,树立鲜明奖优罚劣导向,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让“星级”评定成为衡量乡村治理成效的新标准。
强心赋能,使基层治理稳固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乡村治理问题的“心”之所在。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加强传统柳编产业升级。克服疫情影响,党委先后带领7个柳编产业支部书记,分赴临沂、阜阳等地观摩交流学习,带回先进营销理念和经营模式。在“中国柳编之乡”的基础上申报“中国文化之乡”,进一步擦亮柳编名片,加大土地流转,让茅台有机小麦种植品牌更加响亮。在现有3万亩有机小麦种植基础上,再增加4个村2万亩种植规模,建成全国最大的连片高标准茅台有机小麦种植基地,实现土地流转收入3000万元,带动10个村集体增收500万元,通过农机合作社、劳务合作社、资金合作社,带动 2.3万人年均增收5000元。积极化解遗留问题,加快固始港规划建设。成立工作专班,以解决周郢新型农村社区遗留问题为契机,通过镇村两级党组织及驻京党支部共同攻关,支付1300万元,解决退款68户228间宅基地问题,既彻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又解决了固始港建设及安置用地问题,为三河尖特大桥和中心港区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
铸魂固本,构筑基层“三治”融合发展
铸魂固本,构筑基层“三治”融合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在政治上把牢方向、在思想上筑牢信念,推动“三治”同向发力。以自治为基础,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一长三员”、孝善理事会、“一员五老”自治作用,坚持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商治理新格局。以德治为先导,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广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将党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文化、新风尚送到群众中去,整治大操大办、高额彩礼、土葬乱葬等不良风俗,为推动德治凝聚起强大向心力。以法治为准绳,提升群众学法懂法用法能力。加大普法宣传,让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成为行为准则和自觉习惯。积极落实“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阳光村务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下一步,三河尖镇党委将紧扣强化党建统领、提升基层治理这一主线,踔厉奋发、真抓实干,切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