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更有质量
2022年9月13日,在信阳市浉河区柳林乡中心校操场上,学生们玩得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洋溢着少年的朝气和青春活力。该校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延时班。
“要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必须抓住‘增质’核心,才能做到根本上的‘减负’。”该校校长刘友军认为。
绘就梦想 聂品 摄
在信阳市雷山匠谷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各自岗位上,挥汗奋战。现场机器声轰鸣,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该项目布局5所高职(其中1所升本科)、10所中职(含技校)、10所产业学院,4个产业园区,5年后在校生将达到8万人以上,每年输出各类技术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
据了解,今年以来,信阳市争取教育项目类(保障类)资金共92860.72万元,为该市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绘就绚丽新篇章,以项目建设助力品质生活。
就业更有分量
信阳市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积极实施培训计划,助力广大群众实现就业致富梦想,实现“动起来”“热起来”“强起来”“靓起来”“快起来”。目前,该市已对20.55万人次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新增技能人才22.99万人、高技能人才11万人,均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计划到2025年全市持证人才总量达到162万人以上。
母婴护理员培训班 李凯 摄
为了让闯在外地的信阳人愿回归、能发展,信阳市推动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持续实施万名学子回归工程,扎实推动美好人才公寓建设,对标先进,积极谋划,拟选定羊山新区、高新区、南湾风景管理区等3处5个项目3074套房源作为首批人才公寓试点。
信阳市通过就业服务牵线搭桥、技能培训授人以渔、双创中心和人才公寓筑巢引凤,为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增添新引擎。
健康更有保障
“现在不用出村,有点头疼脑热的就到社区卫生室,看病也方便。想要学习了解健康常识,只要通过卫生室的大屏幕一看就懂了,日子过得可舒坦呢!”9月14日,家住信阳市浉河区七里棚社区的徐发斌深有感触地说。
村卫生室方便群众就医 李凯 摄
持续实施基层医疗服务提升工程。信阳市投资近5亿元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连续三年实施村卫生产权回收工程,率先在河南省完成2495所村卫生室公有化产权回收,实现每个村有一名合格乡村医生,着力解决群众“病有良医”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实现“线上+线下”“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的一体化服务,拓展基础医疗服务半径,打造区域互联网服务生态,方便居家群众就医,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使群众足不出户,无须排队,打开手机就能找到专业医生。
文化更有滋味
在信阳市架子山公园的笼式篮球场,一群爱好者正在畅享运动带来的快乐,这是一个500多平方米的球场,四周被钢丝栅栏围起。“在家门口就可以打球了,真是没想到。”信阳市民叶先生高兴地说。
青少年在笼式球场里踢足球 聂品 摄
前不久,信阳市首个新型室外智能健身公园对外开放,群众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就可“量身定制”健身方案。
2022年,信阳市投入1059.06万元实施中心城区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一批户外运动场地、智能化运动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不断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智能健身公园一角 李凯 摄
为丰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信阳市制定了《中心城区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三年计划》,每年投资800到1000万元用于中心城区体育设施补短板,科学规划建设有特色、多元化的全民健身设施场景,完善15分钟健身圈,力争“十四五”期间补齐短板。
与此同时,信阳市大力实施“全民阅读·书香信阳”建设,正加快推进73座城市书屋建设,已建成投入使用11座,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养老更有温度
“在这里能下棋、看书、健身,还有一群老朋友,我天天都很乐呵!”在信阳市羊山新区前进街道戴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笑呵呵地说。在该中心,科普活动中心、生活微课堂、卫生健康室等各类功能室分布其间,满足老人们的健康生活及休闲娱乐需求。
来到信阳市浉河区湖东街道三五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时,老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对餐厅的饭菜赞不绝口。“我们开设了‘幸福食堂’,由专业营养师团队搭配老年人口味的健康饮食,满足社区老年人就餐。”该中心负责人说到。
老年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就餐王俊波 摄
目前,信阳市已建成36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37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着力实现街道、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全覆盖,信阳市级智慧养老平台已录入122.4万老年人信息,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未来,信阳市将继续办好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以品质生活夯实美好生活之基,奋力谱写“美好生活看信阳”的绚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