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饼”,传承百年促振兴。丹桂飘香,中秋节临近,砖桥月饼抢“鲜”上市,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节庆氛围。砖桥月饼自清代开始享誉盛名,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光山十宝”之一。近年来,砖桥镇借力电商产业发展,大力扶持砖桥月饼做大做强,年销售额达850余万元。一是生产标准化。制定“砖桥月饼”地方生产标准12章116条,从生产流程、包装存储、物流运输等方面进行做出明确要求,指导月饼生产企业办理SC认证、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电商注册证等,如今的砖桥月饼,已从单纯的家庭作坊向兼具传统与创新的现代化美食工厂转变。二是产品创新化。在坚持传承古法制作的同时,不断开发新口味、新包装,借力河南工业大学对口帮扶,研发出了茶味月饼、蛋黄月饼以及适合特殊人群的无糖月饼,并开发砖桥酥饼、将军饼等品牌,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力争打破季节瓶颈。三是产业规模化。引导 5 家月饼生产企业组建线下运营联盟,抱团发展,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产品展销会、品鉴会,扩大影响力。同时,推动百年老字号牵手“互联网+”,积极与抖音、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切实将砖桥月饼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
“一颗桃”,扮靓乡村又富民。“砖桥镇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种植的鲜桃品相好,甜度高,黄桃还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22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今年,我们百果园已上线销售砖桥鲜桃10万余斤,下一步,我们还将在品牌打造、订单农业、提升果品质量、加强桃农培训等方面提供更多服务,实现双方互惠互利。”百果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砖桥镇鲜桃种植面积6000余亩,有早、中、晚熟品种20余个。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用工短缺和农资运输困难等问题,砖桥镇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选派11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助企干部,遍访11家合作社,及时了解桃农需求,帮助桃农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保障套袋、采摘等用工需求。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帮助5家新型经营主体申报金融贷款145万元,有效解决了桃园发展困境。不仅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为进一步拓宽果品销售渠道,砖桥镇政府借力腾讯乡村振兴信创基地项目搭建的光山县产业协同平台,打造第一批“网红博主”矩阵,镇村两级党员干部都化身“直播达人”,为桃农“站台”。如今,王光头、逍遥农场、李旭农场等新晋网红桃农每天在抖音、快手、微视等APP上进行直播,大享“直播经济红利”。同时,砖桥镇以桃为媒,结合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建设,将人居环境整治绿化工作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新栽优质桃树30000余棵,将7年前无人问津的荒山岭变成如今的“花果山”。更多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入股等形式,融入到桃产业发展链中,每年桃园除草、施肥、剪枝、采摘等工序可带动近千人就近就业。如今,红色小镇兴旺的桃产业与整洁的村容村貌交相辉映,构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画卷。
“一只虾”,一田两用双丰收。天刚蒙蒙亮,昌盛合作社内就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忙着从虾笼中取虾,按大小分拣后,打包装车,运往武汉、宁波等地。昌盛合作社是河南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社和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渔场”,也是最早尝到稻渔共作甜头的。全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暨“四优四化”优质水产品专项扶贫现场会多次在昌盛合作社举行。如今,占地2000余亩的普通农田摇身一变,成了“双丰收”的“聚宝盆”,像这样的聚宝盆,砖桥镇总计有6000余亩。
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砖桥镇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砖桥镇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每年播种、插秧、收割等可解决5000余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综合效果,成为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和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农业收益,砖桥镇还发展了以绿色水稻为基础的稻鱼、稻虾、稻鳖等“稻+N”多种水稻综合种养产业提升行动,努力实现稻香鱼肥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