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8月27日上午,在信阳市息县县委一楼会议室庄重举行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功渡过淮河78周年座谈会,又实地参观了渡淮
78年前,也就是1947,刘邓大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为执行
8月24日,刘邓首长指示部队在预定宿营地息县彭店留宿,并在六纵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会上,刘伯承司令员高度肯定汝河之战,同时明确指出:“我们一秒钟也不能停留,必须立即出发,向淮河进军。明天拂晓(25日)前要攻下息县县城,夺下淮河渡口。”随后,邓小平政委对横渡准河作了具体安排,要求先锋部队六纵18旅攻下县城、夺下渡口后抓紧准备渡河器材,以便部队迅速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当晚,十八旅旅长肖永银领命出击,拂晓前攻克息县县城,控制息县大埠口渡口,为大军渡淮开辟了通道。
刘邓首长于8月25日晚抵达准河后,据当地群众称“
8月26日,刘伯承没有盲从报告,亲自提马灯、持竹竿乘小船驶入河心,反复探测水深。发现多处河段水位仅及腰,可徒步通过,就在这时,刘伯承看见远处一位小战士,冒险牵马涉水,意外通过了淮河。刘伯承见其成功,立即下令:“通知李达,停止架桥,全军徒涉!”待我军全部渡过淮河后,
渡淮成功,标志着刘邓大军完成千里跃进大别山跨出最后一道天险。此后,刘邓大军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捅入敌人胸膛,也揭开了全
在这个过程中,息县人民给予了人民解放军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他们踊跃参军、送粮送药,为大军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这种军民鱼水情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生动体现,更是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是生动写照。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
责任编辑:刘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