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
校园安全、孩子平安是大家共同的期盼。然而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校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引发社会热议。对此,除了感慨“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之余,为了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请配合做好以下几点:
一、不要溺爱孩子。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耐挫能力差,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容易成为欺凌者。
二、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关心孩子。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最亲密的人,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塑造孩子乐观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
三、切忌打骂孩子。当孩子犯错时,要注意耐心说教、正面引导,棍棒教育除了伤害身体,更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容易产生恐惧感、遗弃感甚至是逆反心理。经常挨打的孩子,要么具有胆小懦弱的性格,容易成为被欺凌者;要么具有乖张暴戾的性格,容易成为欺凌者。
四、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粗打人,尽量少饮酒、不饮酒,不参与赌博,不沉迷于手机、网络,更不能带孩子到酒吧、KTV、麻将馆等娱乐场所,避免孩子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要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培养孩子的日常良好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防范孩子沉迷网络,尤其是避免其接触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影视作品、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要防止孩子夜不归宿、饮酒、携带匕首、弹簧刀、藏刀等。
六、定期与老师、其他孩子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交友情况,避免孩子与一些“不良少年”接触甚至拉帮结伙。
七、正确引导孩子。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千万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了不被欺负而以暴制暴。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一旦遇事能够从容应对。
八、加强法治教育。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校园欺凌
什么是校园欺凌?
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失等。
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
校园欺凌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最常见的殴打、伤害行为之外,辱骂、诽谤、恐吓、孤立、排挤同学,毁坏、抢劫、勒索同学财物,甚至逼迫对方脱衣服、罚跪等,都属于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如下:
●肢体欺凌:利用身体动作殴打、踢踹、绊倒等直接攻击他人。
●言语欺凌:取侮辱性绰号、辱骂、讥讽、嘲弄、恐吓、用言语刺伤或嘲笑评论别人。
●社交关系欺凌:通过与其他人共同排挤、孤立被欺凌者,使其被排挤在团体之外。
●网络欺凌:利用互联网等多元网络媒介散播伤害被欺凌者的言论、图片或视频等。
●财物欺凌:损毁被欺凌者的物品或索要钱财。
●性欺凌:是指以性或身体特殊部位为取笑、嘲弄对象等行为。
校园欺凌的主要危害
被欺凌者:引发肢体创伤、引发心理疾病。
欺凌者:形成错误认知,性格的畸形发展,因惯性走向犯罪,成年后其犯罪概率高于平均水平。
围观者:迷失方向,缺乏辨别能力,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在欺凌事件中,每个参与者都会受到伤害。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人数分别为4157人、2785人、1667人、583人、581人,罪名涉及故意伤害、抢劫、敲诈勒索、猥亵等。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校园欺凌已不仅是简单的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刑亊犯罪。
怎样辨别孩子遭受欺凌暴力?
如果孩子遭受了校园欺凌,个体会有所变化,教师、家长需细致观察,认真对待。
●身体经常出现难以合理解释的伤口(如红肿、淤青和割伤等)。
●经常告知家长自己生病,无明确原因的头疼、肚子疼或其他不舒服,要请假在家休息不想上学,甚至迟到旷课逃学。家长送孩子到校后,害怕家长离开。
●出现失眠、做噩梦尖叫、食欲下降、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等异常行为。
●在学校或家里闷闷不乐,突然变得少言寡语,情绪表现上突然出现焦虑、胆小、沉默寡言,沮丧、悲伤甚至试图自杀。
●对课程学习突然没有兴趣,成绩下滑,学习不在状态。
●刻意改变上下学的时间或路线,有时可能携带刀具。
●书包、文具和衣服等会有所破损撕裂,其他物品丢失、损坏。
●下课后常常自己一个人活动,减少与其他同学沟通和交流的频率。比原来话少,将自己封闭。
●有时以各种理由向家长要钱、甚至偷窃家里的钱物,家长要保持高度警觉。
●拒绝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或谈论时闪烁其词,兴致不高。
如果孩子有以上这些现象,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沟通,校内校外紧密关注,甄别孩子是不是遭受了校园欺凌?如果家长确认孩子遭遇校园欺凌事件或听说校园欺凌事件,要第一时间与班主任和学校联系。
真的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
孩子
1.保持镇定:不能胆怯忍受,更不能以暴制暴,要理智机智地解决问题。
2.机智求救:向路人呼叫求助或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3.生命第一:要注意策略,留存欺凌证据,依法保护自己。
4.敢于告诉成年人(亲人和老师)。
5.记住相关重要人员的联系方式(亲人、老师、报警),关键时刻寻求帮助。
家长
1.与老师沟通和确认情况,商议解决办法,注意避免在处理过程中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2.直接与孩子沟通讨论。避免孩子因羞耻和尴尬而不愿提及。适时鼓励,让孩子信任,给孩子信心,并且随时可以得到你的协助。
3.暂时放下其他事务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稳定孩子的情绪。无论孩子表现出何种行为和状态或不愿说出具体情况,也不要斥责其懦弱,都要耐心陪护。
4.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自闭、自伤甚至自杀等倾向,要联系专业人士给予疏导帮助。
5.如果欺凌和暴力多发生在上放学路上,要亲自接送或安排较年长的学生陪同孩子上下学,直到问题解决。
6.关注孩子性格,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和相处的能力和信心。
责任编辑:刘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