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昔日陋巷变身“网红打卡地”,焕然一新的建筑小品,让人眼前一亮。
一座文脉厚重的千年古镇中山铺,留住了乡愁,也成为“城市会客厅”。
一轮新的城市建设拉开大幕,变化日新月异,豫风楚韵的山水园林城市正由梦想不断向现实走来。
这里是信阳市平桥区,正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而城市建设,则是平桥人民正在弹奏的一曲激扬奋进之歌。 规划为引领,突出豫风楚韵特色
“每天从胡同里出来,心情都很愉快,常常忍不住停下脚步,拍些照片分享给在外地的女儿。家门口变化太大了,像生活在一幅画里。”市民王霞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住了20多年了,对城市的变化感触颇深。
不只王霞,许多市民都有这样的感觉:原来高低不平的城区主干道变得错落有致,见缝植绿、随势造景、流水潺潺的绿化美化让人赏心悦目;小桥、新世纪、育才等胡同通过全面改造,保留肌里、提升颜值、丰富功能,一步一景、一街一品;临街门店的改造古朴留香,背街小巷从“脏乱差”华丽转身“洁净美”……如此等等的变化,完全可以用“小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来形容。
规划是城市的蓝图,更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近年来,平桥区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紧密结合,坚持“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的总体思路,努力做好“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篇文章,不断提升城市功能、环境、文化、服务“四个品质”,着力打造具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和豫风楚韵特色的生态、旅游、文明、幸福之城。
“要加快城市提质让平桥更加美丽,提升服务功能让城市更有品质,以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带来人民美好生活的高质量。”信阳市平桥区委书记李灵敏多次来到重点城建项目一线,明方向、提要求、指路径,彰显出对推进重点城建项目的高度重视。 建设做支撑,“颜值”内涵提升品质
按照“把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的理念,平桥区持续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布局,前瞻性规划、精品化建设,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富有信阳城市记忆的平桥街区。
贯穿平桥城区南北的主干道平中大街,在改造过程中将城市园林建设与现代园艺结合,大量使用微景观、微地形、景石、枯山水等点缀,营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植物景观意境。全新的街景充满惊喜,让路过的市民在不知不觉中“慢”了下来,也吸引着不少人专程前来“打卡”。
“我最喜欢在‘街头博物馆’,隔着橱窗,里面重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信阳人家的布置,有土灶台、黑白电视、缝纫机等老物件。再往前走是信阳钢厂、电影院、茶山等3D手绘壁画,也是老信阳主题,再配上绿植与景观,独具匠心的设计让人流连忘返。我的城市太美了!”市民陈连琴由衷感叹。
在城区绿化提升方面,按照因势造景、因地建亭的建设理念,平桥区加强街头巷尾的微景观打造,丰富绿化品质和内涵。在做好高矮配套、花树相间的立体式绿化精品示范道路建设的同时,加快城区10处绿地游园的改造。绿色,如今已成为平桥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各具特色的公交站亭,让等车的时刻多了一份诗意;智能化的智慧书屋,让阅读成为一道风景;和家人在世纪广场散散步,欣赏灯光绚丽的音乐喷泉;在夏夜的游园邂逅一场热情的城市音乐会,放声唱出对城市的热爱......对平桥人来说,最自豪的是“邀请远方的朋友来做客,他们总说想搬来平桥住”,而这也是对平桥最真诚的褒奖。 管理成常态,宜居宜业看见幸福
城市一分建九分管。城市管理是接地气、显实效、惠民生的民心工程,为做好这项工作,平桥区拿出绣花功夫,让人民群众尽享城市生活的美好。
进一步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着力抓好生态环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公共服务治“差”,推进城市管理高质量,特别是做好背街小巷、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公共空间的管理,让城市每一个角落都文明、整洁、有序。把城市老旧社区改造作为重点,全面推广平电、滨湖、十八里等社区改造管理经验,进一步配齐体育、休闲娱乐、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出更多的高品质社区。
从城市修补到内河治理,到老旧社区绿化提升,再到丰富城市业态,打造城市综合体。平桥的城区改造,处处都体现着管理者的用心。
从过去插花式、零星单栋改造到如今集中成片的整体化改造、精细化管理;从优化路网结构到配套设施全面改善、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从百姓安居到文化理念的注入……和谐、幸福、美丽新平桥正因城市更新改造,而实现内功外景的双提升。
平桥变了,在所有平桥人眼中,它正越来越美丽,越来越让人喜爱。来者心悦,居者心怡!放眼平桥,一座宜业宜居、活力四射的诗画城市,正款款走来。(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辛鹏 通讯员 何泽垚)
(责任编辑:吴月)